首先在题材选择上,一些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人物和事件都可以作为雕塑创作题材。主题思想也可以体现诸如倡导的社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正如本书引言中所写到的:时代性是雕塑艺术价值判断的重要衡量标准,雕塑家的思想观念和创作实践是不可能脱离时代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体现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才是对传统学习和借鉴的终目的。就是说,在中国现代金属雕塑对中国传统雕塑的学习的问题上,应该注意避免“本末倒置”、不能为“学习”而“学习”,把“学习”这个手段当作终目的去追求,或者单纯地学习和借鉴传统文化艺术精神,而是应该明白学习传统的意义在于让传统文化发生现代转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思想和意识相结合,解决现代人的问题,体现现代人的精神需要与价值立场。
在现代金属雕塑对空间观念的探索与创新的具体实践中,除了上面讲的对于内空间和负空间的探索以外,还有一种空间的认识是通过对传统雕塑量感和体积的否定来实现的。
传统雕塑注重以实体的形式大限度地占领空间,讲究雕塑表面团块的处理和量感的体现;而通过对雕塑量感和体积的否定,把原本丰满坚实富有张力的雕塑表面改变为干瘪的、缺乏量感的凹凸不平的形体,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否定了传统雕塑的空间观念。
如果说,前文对于内空间和负空间的探索是现代金属雕塑在空间认识方面的宏观探索的话,那么这里提出的对量块和体积的否定则是其对空间观念的微观探索。
在对空间进行探索的艺术家中,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AlbertoGiacometti)是具有独特风格的一位。他把雕塑一向注重的量感和体积等因素人为的排斥掉,而留下的则是极为有限的空间,这样使得他的作品远离现实的表现主义造型风格而敏锐地表达了内心的躁动。那些瘦长的人体,被风化的坑坑洼洼、粗糙的建筑,僵直畸形的人物形象,被一片孤寂清冷所包围,人物外形完全脱离现实。
可以说作品所表现的并非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态,而是作者本人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冷漠、孤独、歧视、疏离,以及他对那个特定时代的一种既无力扭转,也无力阻止的清醒的绝望作品对空间的作用显示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在形体上也显示了对量块和体积的否定与颠覆。
然而,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与文化情景的改变,中国现代金属雕塑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按照西方现代金属雕塑的逻辑将其发展历程重新演绎一遍,而是应该有针对性的、有取舍的学习和借鉴,吸收和接纳对自己有价值的因素,排斥和扬弃那些在当代中国失去生命力的因素,这样才能使中国现代金属雕塑得到很好的发展。而西方现代金属雕塑中形式主义至上的原则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要求,丧失了生命力,概括其原因有以下三点。